昆明家教在职和退休专业教师信息库

家 教 推 荐 金 牌 教 员的 相 册
>>>共[602]条教员信息 共[41]页 每页[15]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2003387
康教员
(男)
在职小学教师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大学城
数学
初一初二语文, 初一初二物理, 初一初二化学, 初三数学, 初三物理, 初中地理,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英语,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语文,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学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3个层次为我们树立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但在其融入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基于小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不良倾向、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等1系列具体措施予以应对。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小学教育;家庭教育 党的十8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12组共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高度涵盖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华以及新中国建设以来形成的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不仅体现整个国家的目标和追求,更是对于整个社会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就个人而言,核心价值观也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引及标准,成为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外界的宣传和教育对其影响很大,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刻苦奋斗、诚信友善的品质,将来为建设1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而贡献力量。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党的十8大提出以来,在全党全社会也形成了1大波学习热潮,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宣传牌也较为常见。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1,通过对小学生的询问和谈话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1定程度的了解,能完全说出24字具体内容的也不在少数,基本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生几乎很好。同时,小学生对个人层面的了解要远大于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了解,1方面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另1方面也和小学生本身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内容相关。伴随着社会现实结构的变迁以及科技发展程度的不同,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也在变化。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缺陷,将价值观融入教育中去,尝试使学生更加理解其真正内涵。但是由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仅限于个人层面,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内容大部分是难以理解的,需要学校和家长以更加具体和现实的事例加以解释。第2,对于学校而言,当前的小学教育应以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为目标,对于学科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教育都应结合核心价值观进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在小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小学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生心里扎根。但由于教育体制以及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进度十分缓慢,现实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当前阶段仍有不少学校忽略小学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或者其他硬性要求,也存在1些教师对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要求不能严格遵循,存在认识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然较为传统,将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作为课程内容和知识生硬地植入教学内容中去,未能丰富教学方式及拓展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教授出来。教学实践中类似的问题的还有许多,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方面,目前仍然存在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问题,对于具体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作用方面仍处于未知,这类问题本文不再赘述,仅以前文所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找出解决对策,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具体路径。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以上现状的可能原因包括小学生价值观存在不良倾向、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的,需要严肃对待。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对策思考 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因素除了前述的小学生自身、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学校机制不健全、个别教师认识不全面等,以下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分析成因,进而提出1些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 2.1加强校园文化宣传 校园生活占据了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校的氛围对于培育小学生团结、友善等美德,树立诚实信用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言行,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这1主题设计宣传具体内容与形式。比如可以按月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分别举办书画月、读书月等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要素融入进去,使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可以设计更多更加灵活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自身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1方面可以加强宣传效果,使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另1方面也使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2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 课堂教学仍然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形成最初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主阵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以及课后作业写作等都是培育人品行的重要过程[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要素融入到小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增强小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体要素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将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课堂上,增加小学生的重视程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意志能力。而核心价值观中诸如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为小学生树立了明确的行为规范,课堂中对于这些道德品质的强调是树立小学生正确价值观所必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通过非应试性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将核心价值观中诸如平等、公正、法治等抽象的具体内涵以鲜活生动的例子展示出来,在具体的案例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2.3强化教师引导带头作用 除了父母以外,对小学生言行影响最大的就是学校里的老师。在小学生眼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在言行举止等许多细节上都会存在模仿的心理。因此,小学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带头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小学教师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作为行为规范。教师不仅仅作为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具有“传道”的使命感,自觉成为学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引路者。价值观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1旦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走偏,影响的将是其1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引导带头作用,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大意义。 2.4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传统的应试性的小学教育方式已经不再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很难承担起德育的使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避免古板固化的宣传模式,应当增强趣味性和实践性,加深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当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贴近,切忌宏观空洞、虚幻不实的价值观宣传,应当将其内涵予以细化,融入到具体活动中。同时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当强化其可行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活动的主题,普及和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2.5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互动 作为从事小学班主任教学多年的教师,笔者认为,小学教育应当尤为注重学校同家长之间的互动联系。因为小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难以准确分辨善恶,其生活轨迹也较为简单,除了校园生活就是家庭生活。加强家长同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准确全面了解到小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变化。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将家长作为学校的帮手,使其参与到校园文化宣传实践活动中来。由学校和家长共同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和老师的许多言行将影响其1生。而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将会促进社会学习和树立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家长应与学校1同携手,从小处做起,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树立标杆,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兴权.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5(7):146. [2]赵申,王永录.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64. 作者:王家芳单位:安徽省姚李镇中心学校 发表咨询文秘咨询在线咨询 阅读次数:1966人次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培训论文教育技术论文教育思想论文教师教学论文 2020/1/2 20:39:13 查看
详情
2003386
颜教员
(男)
在职幼儿教师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大学城
中文
初三语文, 初三化学,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英语, 高一高二物理, 高三语文, 高三数学, 高三化学, 高中历史地理政治, 新概念英语 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大批优秀领军人才的需求。“全科培养”即要求所培养的小学教师,能满足承担小学教育全部课程的需要。河南省作为基础教育人数较多的大省,大部分地区的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以专科和本科为主,而农村小学教师的低学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则更加突出,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是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教育专业。为满足河南省基础教育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要,省教育厅明确提出,小学教育专业应把培养能任教多学科的全科小学教师,作为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主要目标。针对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要求,不少院校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特“全科培养”理解不全面,专业特色凝练不到位、不准确,将直接导致培养目标的错位,影响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 (3)“双专业教育”的困扰 目前所了解的5所院校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修业期满后,全部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但鉴于全面性、基础性、综合性是现代小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因此, 2020/1/2 20:39:08 查看
详情
2003385
胡教员
(男)
在职高中教师 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
化学
小学语文, 初一初二语文, 初一初二化学, 初三数学, 初三化学, 初中地理,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数学, 高三语文, 高三英语, 高三化学 摘要:自十9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作为文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探讨如何促进“文化自信”在艺术教育中的践行,成为我们必须探讨和学习的新课题。戏剧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中国几百年的文化沉淀与艺术价值。戏曲作为戏剧之精华,中国文化之“国粹”,将戏曲的学习和教育注入到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使学生从小了解戏曲,热爱戏曲,热爱中国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成了1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戏曲教育;文化自信 1、戏曲教育的现状 戏曲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1直以科班出身为主。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交流,戏曲文化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在教育上,也呈现了“专业被弱化”的现象。在中国,开设戏曲专业的大学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学校将戏曲作为选修课或者社团的形式出现。了解的人少,感兴趣的人也就更少,而许多戏曲专业的学生在离校步入社会时,也因为市场需求少而不得不离开戏曲舞台,转而去到其他领域工作。而在教育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小学阶段,对于戏曲曲艺方面的涉猎是极少的。许多学校除了正常的学堂音乐教育的开展,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兴趣班和社团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由于缺乏市场,师资匮乏等问题,开设与戏曲相关的兴趣班或者社团活动的却也是极少的,大部分的兴趣班以西洋乐或者文化课的辅助辅导为主。 2、小学关于戏曲教育的尝试及其可行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戏曲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轻。想要在教育中更加注重戏曲文化的培养,必须先从小培养孩子对戏曲的兴趣,那么,小学阶段关于的戏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戏曲在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尝试,就不得不提起2008年教育部提出的将京剧纳入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中,“京剧进校园”的尝试在全国各个试点开始尝试推行。教育部提出,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确定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为小学各阶段完成的学习内容。将京剧编入音乐教材,将经典唱段注入课堂,是实施戏曲普及教育的最初阶段。学唱戏曲选段,简单直观的让小学初中生感受戏曲的行腔韵味,是培养学生对戏曲兴趣和戏曲审美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戏曲艺术是1门综合型艺术,是涉及音乐,美术,形体,语言等多方面的艺术。想激发孩子对戏曲的长期兴趣,让孩子成为未来戏曲艺术的“观众”,单单靠学几首京剧的经典唱段,观看几段小视频,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需要的是戏曲艺术的氛围,从音乐、美术、体育课等全方面的注入戏曲元素,营造学习戏曲的良好环境。 (1)在低年级教育中的可行性 对于小学12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生理发育不够成熟,声带还比较稚嫩,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新鲜事物容易充满好奇心等特点,想要激发小孩子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必须采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切入:1.脸谱的绘画和服装体验脸谱和服饰,是戏曲中区别其他艺术形式最直观的事物。在低年级的戏曲教育中,将脸谱作为戏曲教育的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将不同颜色的脸谱和不同人物性格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戏曲中角色的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画脸谱能将各种脸谱的情绪在自己的身上得到更好的体验,学生能从脸谱中体验到戏曲艺术就在身边,而不是远在天边。服装代表人物在戏剧中的身份地位,可将戏服作为脸谱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对戏曲人物角色有初步了解。2.戏曲式的体态律动对于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不1定要求学生要将1个戏曲片段记得多牢固,或者唱得多么精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戏曲片段欣赏,选段学唱,让学生模仿某1个简单的动作,进行简单有趣又特别的体态律动,从模仿过程中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比如让女孩子模仿戏剧中“花旦”含羞的表情,让男孩子模仿剧中“武净”抚摸胡子的表情等。 (2)在中高年级教育中的可行性 介于小学中3年级以上的学生都有了1定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再加上有了低年级对于戏曲文化1些普及性的知识积累的特点,在戏曲教育上应该更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戏曲艺术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了解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用正面的人物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其正确人格的树立,激发学生对戏曲的热爱。能唱会课标中的选段,能听懂唱段,则是这个阶段的基本要求,使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由直观的色彩和物质感受上升到听觉感受。 3、戏曲教育的意义 戏曲艺术作为1种综合性的艺术,在教育上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从宏观上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3大国粹之1,有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将戏曲注入小学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让学生在戏曲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微观上看,戏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最初绘画脸谱服饰中感受审美,从模仿律动中体验审美,在戏曲学习交流中提高审美品位和情趣。其次,塑造正面人格。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每1个戏曲选段背后都有1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优秀的人物在剧情中将这种正面的人格传递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从社会意义上讲,戏曲需要更多人热爱和传承,戏曲的传承也需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小学阶段的戏曲学习能让学生提前认知这些事物,为高素质的专业戏剧人才的输送做最基础的铺垫。总之,戏曲教育在美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让戏曲教育走向成熟,还需要不断的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马红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发表咨询文秘咨询在线咨询 阅读次数:677人次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培训论文教育技术论文教育思想论文教师教学论文 2020/1/2 20:39:02 查看
详情
2003384
江教员
(男)
在职高中教师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大学城
物理
小学奥数, 初一初二物理, 初三语文, 初三数学, 初三化学, 初中地理,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高三化学, 新概念英语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1。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从学生的当前发展来讲,舞蹈课程是实现其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未来就业来讲,舞蹈课程则是提高小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素质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舞蹈作为1种艺术门类,其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美育定位应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但是目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中,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从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的美育功能出发,结合舞蹈课程构建内容,探索美育教育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美育定位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育在教育培养中的价值逐渐体现,让学生明辨美丑不仅是从视觉体验上提高其审美能力,更是从精神层面体现1个人的社会性质,即辨别心灵、情感、思想上的美丑,并以此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对学生自身发展负责,更是对青少年审美教育的准备。而舞蹈作为1种艺术门类,其能够利用直观的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舞蹈创作潜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并在未来职业规划中,利用舞蹈的美育功能强化小学素质教育效果。 1、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美与功能 (1)利用舞蹈课程,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 “什么是美?”是美学的基本问题,对美的认识不仅是审美实践的基本活动,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1种基本的心理活动,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抵如此。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1种基本的心理诉求。但是对于“什么是美?”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只是有1个感性的概念,比如捕捉到美景、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1段灵动的舞蹈等,都会让人发出美的感叹,但是对于美的抽象定义却又含混不清。因此,在高校小学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具体的舞蹈课程,为学生讲述美学价值,让学生逐渐理解“什么是美?”“为什么会美?”等问题,从而深化对美的认识。 (2)利用舞蹈课程,提高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体验美不只是在感官上获得了愉悦的体验,而是通过与美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对精神层面的启发。从心理学上讲,我们能够通过主观意识获得感性审美与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将“美”的元素输入到头脑之中,又经过1系列的“化学反应”,对我们的审美潜力实现了唤醒与启发。而这就是为什么审美的过程能够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并达到陶冶情操、升华思想目的的根本原因。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中,利用舞蹈课程,学生也能够在欣赏中体会肢体美,并在表演中利用这种美学启发实现自我提升,进而利用舞蹈激发学生体验美、表达美的潜力。 (3)利用舞蹈课程,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提到美学,我们总是将其理解为“高大上”的经典艺术作品,其实不然,我们对于美的欣赏并不局限在艺术创作中,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是欣赏美的重要步骤,善于用美学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美是1个人欣赏能力的体现,艺术的形象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深深根植于生活之中,脱离了生活的依托,任何艺术作品都会失去美的内核。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也是如此,学校、教师只有从发现美、欣赏美的角度定义课程的美学功能,才能够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提供更加“接地气”的审美经验,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4)利用舞蹈课程,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创造的基础上的,对于美的探索是人的心理诉求,而1些人不满足于对既定的美学框架的约束,在表达美的范畴内加入自己的思考,则形成了新的美学观点或者艺术作品。在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教学中,美育的功能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更在于对美的创造能力。舞蹈作为1种肢体艺术,其在情感表达中如何能够运用更加灵动、多变的方式展现形体之美对于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发。 2、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的构建内容 在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教师应该重视舞蹈的美育功能,利用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课等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舞蹈美育指导,让学生不仅能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提高编排能力、教学能力,还应该从审美教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教育舞蹈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第1,完善舞蹈技能课程。舞蹈的专业性很强,技能学习是基本功训练,不仅能够塑造学生的形体,更能够激发身体潜力,减少训练中的伤害。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专业训练中,教师应根据专业舞蹈学习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区别,对舞蹈技能的深度、精度、难度、专业程度等进行调整。例如在蒙古舞训练中,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教师通常需要从基本动作、舞蹈风格、舞蹈情感等角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其了解蒙古舞的基本体态特征,基本律动特征以及手臂摆动、步法变换的方式等,让学生在训练中能够初步掌握蒙古舞的风格,了解蒙古舞的美学价值。第2,完善舞蹈欣赏课程。艺术鉴赏是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在高校小学教育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欣赏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中积累美学知识,发现舞蹈表达的美学规律,并从中借鉴舞蹈创作的经验。在设置舞蹈欣赏课程中,教师1方面要注重素材的丰富性,利用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舞蹈,如灵动的芭蕾舞与彪悍的蒙古舞,优美的民族舞与动感的机器舞等,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舞蹈美学价值的差异;另1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美学评价标准,并对学生的美学欣赏做出评价与指导,提高学生的美学理论水平,让其不仅能够感受舞蹈的美,更能够理解舞蹈为什么美。第3,完善舞蹈编排课程。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中,舞蹈的编排是学生美学表达的具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系统的美学指导,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某1音乐主题进行舞蹈设计、编排,这是教师检验学生舞蹈能力的重要方式。此外,在课程设置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儿童舞蹈编排规律的指导,结合《儿童舞蹈与创编》课程,将学生从高校舞蹈教学框架中脱离出来,探索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舞蹈编创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其对舞蹈的审美能够通过编创渗透到小学素质教育中来,进而体现教育指导的价值。第4,完善舞蹈教学课程。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设计应该遵循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多为1线教师,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校、教师在课程设置中,也应该根据职业发展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在舞蹈的美学教育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教授,因此,舞蹈课程体系构建中,学校还应该增加《儿童舞蹈心理学》、《儿童舞蹈教育学》、《儿童舞蹈教学法》等课程,为学生的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提高其舞蹈美学素养的同时,也应提高其教学实践中对美的传递和表达能力。 3、如何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计中开展美育实践 舞蹈教育是小学美育中重要的学科,因此,也应该成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中的重要内容。舞蹈作为1种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它体现了人类对美的不懈探索。舞蹈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小学素质教育中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从身体发育来看,能够让学生直观体验到形体美,并在对美的追求中,增加舞蹈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身体素质;从情感发展来看,舞蹈、音乐作为艺术表达方式,能够为我们营造1种美的意境与氛围(想),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丰富情感、提升品质;从心理发展来看,学生在舞蹈训练中能够逐渐克服身体、思想上的惰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舞蹈课程的美学价值出发,学校在课程设置与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内容:(1)注重舞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美学知识不是泛泛而论,而是存在着深刻的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引导,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了人体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后,进1步理解和掌握舞蹈教学;(2)打好基础,注重幼儿舞蹈、儿童舞蹈的训练的编排,从审美的角度提高学生对基础舞蹈的理解与认可,从简单动律组合中,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从而为未来职业做好准备;(3)注重学生的舞蹈思维培养,尤其是舞蹈编创思维,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从舞蹈专业编排的角度,对舞蹈动作进行设计,并利用基训、民族民间组合或已经成型的舞蹈作品激发学生的编排灵感;(4)将舞蹈创编练习融入日常教学中,从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开始,利用示范指导,为学生提供独立表达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5)将舞蹈创编技法简化,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在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同时,也实现其审美能力的提升;(6)把舞蹈创编融教学情境中来,利用音乐的带动作用,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创作与表达能力。 4、结语 总之,舞蹈是美育教育中最常用的1种教育手段,也是小学教育专业中必不可少的科目。无论是从学生的自身审美能力提升来看,还是从未来就业发展来看,美育都应该是高校小学教育舞蹈课程体系构建 2020/1/2 20:38:48 查看
详情
2003383
贺教员
(男)
在职幼儿教师 云南师范大学(联大校区)
数学
小学语文, 初一初二语文, 初一初二物理, 初一初二化学, 初三数学, 初三化学, 初中地理,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数学,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英语, 高三化学, 新概念英语, GRE 摘要: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人们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呈现新的变化。当今社会,人们逐渐抛弃了以往的陈旧的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逐渐向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小学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我国9年义务教育不可或缺的1部分,所以深入探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重点探究了新课改理念下,发展小学教育管理新理念的方式,旨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提供1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教育;管理探究 小学教育管理,不仅要求学校合理地处理和协调好学校各个工作环节和工作程序的组织工作,而且还需要学校在管理的同时,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管理水平。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以及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提出,都对当前的小学教育管理理念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逐渐摒弃以往陈旧的不合时宜的管理理念,而且还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把教育新理念得到切实的落实和实践。 1、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现在和问题 (1)教育管理理念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落实过程中,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指挥作用。缺乏正确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理念,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就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对管理效果造成不可挽回的不利影响。在我国当前的大多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缺乏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严重影响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 (2)教育管理人员缺乏创新 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参与和支持。所以1支具有现代教育管理创新性思维的管理队伍,对实施新课改教育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应完善的用人机制,工作人员创新性不足,不能够更加深入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严重制约了新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实工作【1】。 2、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方式 (1)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学校不要盲目的跟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根据自身的问题和发展要求,制定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期最大程度上实现教育管理成果和效率。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者要着眼于细节,对本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充分了解本校的办学条件和特色,然后再与新课改理念相结合,提高教育管理效果【2】。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缺乏目标就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不仅能够激发老师的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增加学校的教学活力,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管理新思路 切实落实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思路,离不开教育理念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满足学生全方面的发展需求来开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方面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力求学生的身心全方位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坚持以人为本还要以老师为本,注重体现和尊重老师的价值和意义。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要注重为老师创建1个能够充分展示老师自身价值的平台,让老师对学校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3】。 (3)优化校园环境,构建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学校是进行小学教育的主要场所,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在适当程度上利用创新方式,提高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宽松活泼的校园环境和氛围【4】。教育管理者还要加强和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建1个良好的环境。 (4)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管理人才在教育管理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仅要实施积极的措施吸引大批高素质管理人才,而且要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留住管理人才,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实行班级绩效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学校还要经常对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改进。另外,学校不仅要注重吸引人才,而且还要注重加强对管理人才的管理和培训,使教育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吗,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高需求。 3、结语 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加强对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视已经迫在眉睫。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重视,以及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都对小学教育的传统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学教育管理摒弃以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寻找到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方式,而且要不断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时代要求,为小学生创建1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确保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寿.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探讨[J].中华少年,2017,(35):247-248. [2]包苹.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7,(23):239. [3]陈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3-14. [4]胡增峰.常增会.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33. 作者:梁静单位: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 发表咨询文秘咨询在线咨询 阅读次数:2192人次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培训论文教育技术论文教育思想论文教师教学论文 2020/1/2 20:38:29 查看
详情
2003382
李教员
(男)
在职培训机构教师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大学城
数学
小学奥数, 初一初二物理, 初三数学, 初三物理, 初中历史, 初中奥数, 高一高二英语, 高一高二物理, 高三语文, 高三物理, 英语口语, 英语六级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教师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出高效的小学教育教学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最终才会形成高效的小学教育教学课堂。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教师和学生均形成了新颖的观念。基于此,学生自身的能力便会逐渐得到提升。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需要教师融入1些创新性,让教育教学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与进步。但是,在小学教育教学依旧存在1些问题,这些问题给教师教育教学带来了1定的挑战。本文便重点阐释了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性,希望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1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创新性;策略 小学教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这源于教师的努力和创新。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教师的教育教学便呈现出1定的创新性。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展现出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想要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便应该从自身的教学手段着手,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教育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更加高效和高质。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出发,其中依旧存在1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阻碍小学教育教学课堂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下文便重点阐释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创新的策略。 1、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当前,有很多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比较新颖的教学观念。其往往会受应试教育教学的束缚,严重影响了教师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学生学习便不会更加高效。通常情况下,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教师过分关注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自身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依旧在课堂上关注自身的主导地位,最终并没有形成完善和健全的小学教育教学课堂[1]。 (2)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得更加重要,这关乎着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出发,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展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步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还存在1定的问题,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基于此,教师教学便缺乏1定的针对性,严重影响了其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手段不充分 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存在1定的联系。在此情况下,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状角度出发,教师教学的手段并不是十分有效和充分,这主要展现在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具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便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手段不充分是1个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 2、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学工作创新策略 (1)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性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其中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在新形势下,小学教育教学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其在教学的时候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教学便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起来变得更加轻松。另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在教师新颖的教育教学观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油然而生。由此,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具有1定的创新性[2]。 (2)教师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创新性也体现在教师教学手段上。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迎合科学技术的背景下,学生就会接触大量的学习信息和资源。基于此,学生学习就会变得更加高效和针对性。同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教师所青睐。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就会把所教学的内容更加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这样,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就会变得更加高效[3]。 (3)教师教学内容的创新性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的内容具有创新性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此,小学教师教学的内容便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便展现出1定的新颖性。比如,教师会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为学生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会融入新颖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重点创新和完善。 3、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教学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此情况下,教师想要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的高效和针对性,便应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教育工作进行重点创新和分析。从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进行重点创新。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定会得到创新,其也1定会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吕安伟.探究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性[J].小学生(下旬刊),2018,(02):45. [2]李虹.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理论[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2):88. [3]吴定翠.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2,(09):16-17. 作者:孙兵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3岗镇中心小学 发表咨询文秘咨询在线咨询 阅读次数:2895人次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培训论文教育技术论文教育思想论文教师教学论文 2020/1/2 20:38:11 查看
详情
2003381
朱教员
(男)
在职幼儿教师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大学城
学期教育
初三数学, 初三化学, 初中地理,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数学, 高一高二物理,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语文, 高三数学, 高三化学, 高中历史地理政治, 新概念英语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们接受正规教育的开端,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时代教育对于小学教育要求不再仅仅是希望学生学到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在面临生活压力或是社会压力时都能够从容应对,实现自身价值。 1、现状分析 在中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殿堂,实现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读的目标。在升学制度下,学生们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是为了下1个阶段能够进入1个好学校,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人们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让人们对于这种教育思想有了质疑,学校培养出来的所谓成绩好,却不会生活的学生真的有价值吗?所以慢慢地家长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让学生成为1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人。而对于小学阶段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太小,不太适宜学生宏观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培养生活习惯方面多下功夫,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做准备。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处于1种朦胧的阶段,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兼顾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2、良好习惯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家长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而良好的习惯也是孩子成功的阶梯。陈鹤琴说:“习惯养的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可见学生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习惯,顾名思义就是习以为常的惯性动作,而平时的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又影响学生的性格,性格又决定人生。学生的1个平时经常重复的举动也就是所谓的习惯,经过长期的重复会进入学生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发出这个动作。倘若这个动作是对于学生有好处的,那么就会成为1个影响学生1生的好习惯,反之也能成为影响学生1辈子的坏习惯,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和心智的限制,让他们在面对事物的好坏分辨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指正,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如果养成的习惯是不好的,那么在学习和生活中,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上往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建立健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关键的,成绩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注能力,而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为习惯问题。帮助学生养成1个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帮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逐步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3、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习惯的培养与外界环境密不可分,只有学生所处的环境是有利于学生习惯的培养,那么学生才有可能培养出好的习惯。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同时也是学校里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爱心感化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也是推动学生转变的支柱,学生在教师的爱中学习,会使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有爱。因此,教师应该用爱去关心和体谅学生,用爱去发现每1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去纠正学生的缺点,用爱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对于许多事物都只是处于模仿阶段,所以老师的平时习惯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影响。以教师引路,弘扬学生良好的习惯,抑制学生的不良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1。科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2天,如果22天完全重复1件事,那么就会成为习惯。因此,不难看出习惯的养成是1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所以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1些培养习惯的任务,以任务的形式去规范学生的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家长作为学生的第1任老师,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1朝1夕就可以完成的,在培养学生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习惯时,他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新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所以,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代教育背景下应该关注的问题。 作者:徐志玉单位:辽宁省昌图县北山小学 发表咨询文秘咨询在线咨询 阅读次数:8499人次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培训论文教育技术论文教育思想论文教师教学论文 2020/1/2 20:37:54 查看
详情
2003380
胡教员
(男)
在职高中教师 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
英语
初三语文, 初三化学,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物理, 高三数学, 高三化学, 高中历史地理政治, 新概念英语, GRE 随着小学生课堂作业日益繁重,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下滑,而小学正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以本文从3个方面介绍阳光体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每天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小学是锻炼身体的黄金时期,锻炼能使1个人每天都充满活力,更能让小孩在运动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减少感冒次数,提高免疫能力。对小孩子的成长来说,终身受益。通过不断的体育锻炼,练就强壮又结实的身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打篮球,有的同学喜欢踢足球,有的同学喜欢打乒乓球,通过不断地练习,孩子们会喜欢上它们。当他们长大的时候,打得特别好的同学经过培训,可能会到大舞台上去打球赛,这样,1方面可以为祖国带来荣誉,另1方面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据相关调查显示,1个人在小时候如果能够进行较好的体育锻炼,在长大的过程中,如果还能继续坚持,他会比不经常锻炼的孩子更少得病,同时,还会有更强的免疫力。不管是在电视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1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身体羸弱时,父母通常都会让孩子多锻炼,这样长期坚持,孩子的病情就会慢慢转好。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要格外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2、科学安排,养成锻炼习惯 培养孩子每天锻炼的习惯,需要激发孩子内心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孩子对体育感兴趣,他才会去配合老师做各种游戏,上好每1节体育课。首先,许多学校在小学的时候就开设了各种体育项目,学校也组织了各种体育活动,鼓励同学们去踊跃报名参加,通过老师规范的指点,孩子们可以增强体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巧。比如,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中国足球的练习,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体育锻炼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定期举行运动会,在这1锻炼过程中,孩子每天坚持的晨跑训练,对某些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其次,许多节日的举行,增强了孩子们的凝聚力。比如在61儿童节这1天,所有孩子会全部参加,在走方阵、喊对号的同时,每1小方队之间形成竞争,增强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孩子们还会举行唱歌,走队形,跳舞等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丰富多彩的节目安排和表演丰富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加了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喜爱。最后,学校在课间举行课间操,也是培养孩子习惯的1种方式。此外,还定期举行孩子与家长见面,进行“亲子体育秀”等节目,这个节目的举行,不仅促进孩子与家长,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还促进了孩子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科学评估,长期进行 要使阳光体育的教学内容持续进行,不断改进,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严肃对待这件事情,同时又要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正确评价,保证学校的各项制度和课程安排能够按时完成。比如,对于每次进行的课间体育,对不认真做的孩子进行提醒,对做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在举行大型体育技能测试时,1定要严肃对待,认真执行和贯彻落实,对于体育测试不合格的同学专门进行督导,加强体育锻炼,让其各项体育指标能够达到及格。其次,老师对其在表现中成绩优异的孩子颁发奖状,比如可以为他们颁发“乒乓球小将”“跳绳高手”“篮球能手”等奖状,对其表现做1个科学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还可以激励他们更好地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避免其不足,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努力进取的信念。这些工作都会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相信通过不断的体育训练,孩子会越来越自信。最后,及时有效地和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1位老师。在学校,孩子的学习压力大,通过阳光体育,可以让孩子放松心情,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和家长交流,可以对体育锻炼取得的成绩做出1个科学的评价。帮助孩子们改变传统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进步,也让体育锻炼在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王金龙单位:梅河口市第1实验小学 发表咨询文秘咨询在线咨询 阅读次数:1043人次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培训论文教育技术论文教育思想论文教师教学论文 2020/1/2 20:37:39 查看
详情
2003379
胡教员
(男)
在职初中教师 云南师范大学(联大校区)
物理
小学语文, 初一初二语文, 初一初二化学, 初三物理,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物理, 英语口语, 英语六级, GRE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教育实习工作。 1教育实习中常见的问题 1.1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内容认识不足 虽然高校在学生实习之前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动员,讲解教育实习的内容,比如听课、教学观摩、试讲以及进行班级管理等,要求学生在教案书写、备课、试讲以及管理班级等方面做好精心的准备,但在教育实习中却发现实习学生只关注讲课流程、步骤以及班主任职责等拘泥于形式的东西,而对教育实习的内容从根本上认识不足,进而出现备课质量不达标、试讲空泛等问题。诸如实习学生通常很少研读小学生课程标准、系统学习小学生教材以及分析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等,所以在备课时不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设置试讲内容;因对小学生不了解或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而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气氛,使教学常常驾空于学生之上,常常像在“走过程”、“自己给自己讲”。 1.2实习学生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具备1定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对实习学生来说是顺利完成教育实习工作的基础。尽管实习学生在实习前已具备了很多专业知识,参与过1些学校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但很多同学的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实习学生在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以及作业批改等环节专业功底不扎实,课程设计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偏低。例如在批改小学生作业时出现“漏判”、“错判”;在试讲时,不注重细节,混淆概念;授课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有效地使用肢体语言或准确地使用书面语言,语气语调平淡,导致整个试讲过程缺乏感染力,不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应对1些突发情况或临时担任“班主任”、“小3门”课程老师等岗位时,应变能力较差。 1.3实习学生角色转变不当,缺乏经验 虽然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着力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但由于培训过于简单,加之学生未过多的接触过社会、经历较少,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角色转换不当、缺乏管理经验以及不善与实习学校师生沟通交流等1系列问题。例如在管理班级时,由于实习学生年龄与小学生相差不多,常常使实习学生底气不足,难于在小学生中树立威严,导致不能顺利实施教学或有序管理班级;在与实习学校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时,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身份面对,常出现手足无措、不自信,不能很好地适时、恰当地转变角色。 1.4部分小学对实习组分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老师名下,由带班小学老师负责指导实习学生,但他们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的给出没有评判权,实习成绩的给出是由实习学生的带队老师负责。而带队老师由于指导的人数较多和兼顾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的限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1个实习学生进行充分的或全程的了解和指导,只能通过与小学指导老师或实习小组组长进行沟通,间接的了解和管理学生,或者通过学生的书面总结、听课记录之类的材料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而对于具体、真实的实习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在对实习学生进行教育实习考核时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成绩存在着较大偏差,影响学生的实践效果。 1.6缺少完备的制度 在教育实习中,写教案、听课、试讲等都离不开带队老师的指导,他们认真负责会提升教育实习的质量。但因缺少完善的保障管理制度或部分带队老师缺乏工作热情、没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得教育实习指导流于形式。此外,在进行教育实习时,小学带班老师不仅要开放课堂给实习生听示范课,而且还要指导教学和班级管理,他们承担了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以外的指导实习生的任务,使得他们的压力和工作量增加了许多。多数小学教师对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接受任务只是出于学校的压力。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当前小学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这使得小学教师的指导工作往往是走形式。 2应对教育实习中常见问题的策略 2.1加深实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认识 在开展教育实习动员时,应明确给学生讲解实习的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实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实习效果,让实习学生针对自身的特点和不足,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实习目标和努力目标,进而提升实习效果。另外,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前对照小学课表认真研读小学教材,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书写小学教材分析和章节的知识结构,要细致到每1个教学内容,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询问带队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日常教学管理等内容,进而了解小学的教学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实习学生拓宽知识面,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等提升和培养自学能力,多阅读小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2.2强化实习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 以现代化教育为理念,关注实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从教意愿的培养,加强基本功训练,如学好“3笔”,反复进行口语技能练习,普通话至少达到“2乙”水平等,努力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晰,意思表达清楚,句子富含逻辑性。另外,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能体现教师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实习学生应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丰富自身的人生阅历,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或话题引向小学生的生活,增强语言的幽默性、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可以举办1些与教学基本功相关的技能比赛,如“讲故事”比赛、“3笔字”比赛、“简笔画”比赛,加强实习学生的音体美功底,努力做到能写能画,能歌能舞,让师范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3提升交际能力 大学校园相当于“微型社会”,为了创建良好的校园交往环境,学校可以积极为实习学生创造条件,通过有计划、适当地举办1些校园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实习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扩大自身人际交往范围,提升实习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可以开设人际交往指导课程,向实习学生介绍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应对不同的情景,克服不良心理。此外,应当熟悉小学校园的规章制度,为尽快融入小学生活和领会小学校园精神提供有益的帮助。 2.4建立高校与小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可采用校内、校外1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小学的联系,聘请小学的1线教师担任教学技能的指导老师,把小学名师请到课堂或举办讲座,系统讲解小学课堂前后的工作,让实习学生加深对小学教育的了解,促进学生综合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让大学教师到实习小学挂职做“访问学者”,参与小学教学、科研活动,培养1支教育理念先进、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实习带队老师。 2.5采用实习考核成绩分步化 为避免教育实习成绩给出存在偏差,挫伤实习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在给出教育实习考核成绩使用采用分步化的方式。首先,由小学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的表现如出勤情况、听课状态、试讲效果、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由高校带队老师对实习学生的书面材料如教案书写、心得体会、试讲表现以及听课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依据对高校带队老师建立完善制度,同时激励小学老师的指导热情 带队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实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他们的工作指导态度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 2020/1/2 10:54:20 查看
详情
2003368
贺教员
(男)
在职培训机构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师范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小学奥数, 初一初二语文, 初一初二英语, 初一初二数学, 初一初二物理, 初一初二化学, 初三语文, 初三英语, 初三数学, 初三物理, 初三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奥数,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英语, 高一高二数学, 高一高二物理,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语文, 高三英语, 高三数学,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地理政治, 英语口语, 新概念英语, 牛津英语, 英语四级, 英语六级, GRE, 托福, 雅思, 商务英语 【摘要】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小学教育信息理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在管理理念上领先,才能在实践中领跑。要实现甘肃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管理的跨越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甘肃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管理的发展理念,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尝试走出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固有框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管理 1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者综合素质偏低 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促进下,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农村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弱,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教师数量已经有所增多,但是教师总体水平提升缓慢,年轻教师补充不足,尤其是掌握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教师更是非常紧缺。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需要每1位教师都应掌握先进的技术,运用新技术辅助教学,因此农村教师还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并将综合能力列入教师考评,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 1.2政策扶持不到位 多媒体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在城市、城镇等地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但是甘肃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育需求,尤其是新媒体技术更是欠缺。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对教育进行投入,几乎每所小学都下拨有远教设备,但只是星星点点,有些学校只能是几个班使用1台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轮番使用,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加之教师的操作水平有限,使多媒体教学质量没有显著提高,反而大大受限。 1.3网络没有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学校都已实现了新媒体网络化教学,对于农村学校来说,由于缺少必备的网络化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学的信息化。很多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欠缺,很难实现对计算机、投影仪等新媒体技术设备的大规模投资,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网络化进程,不仅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在管理上也增加了难度。 2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来说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更是层出不穷,发展迅速,并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了教学教学过程中,数字、网络技术、无线、电脑、手机、移动等各类终端媒体都对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多方位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应用到农村小学教育中是有着必要性和可行性条件的。 2.1农村教育影响城市整体教育 农村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科技的进步更要依靠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教育是发展之本,兴国之本。因此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在农村,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会对促进农村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并可促进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每1环节不达标,都会影响整体。 2.2农村人口逐年增加,需要均衡化 农村小学逐步向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发展,诸如校舍进行了重新修缮,教育设备和设施不断更新,新媒体教育器材的投入,以及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和均衡来看,农村教育水平还比较欠缺。农村教育需要均衡化发展,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学习城市教育先进经验,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争取早日和城市教育接轨。 2.3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尤其是农村人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观念转变了,对教育的追求也达到了1个更高的水平。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管理者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去提升自己,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和西部省市要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尤其是对多媒体技术等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投入,争取让每所农村小学都有自己的多媒体数字化教室,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新学习动态,与城乡学生同步学习。还应研究制定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帮扶专项规划,明确帮扶对象和任务,落实帮扶资金和措施,建立西部农村小学支教基金,专项支持高校学生利用寒暑假到西部农村小学广泛开展支教活动,不断向西部农村小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3.2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及收入水平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和信息化,促进小学教育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给专业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提供1个发展的平台,到农村小学任教。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使得教师能够按时得到培训,吸收新知识,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和信息的筛选与甄别,流畅操作和使用多媒体,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在教育经费、乡村补助上应该多向农村倾斜,切实做到农村学校能留住人,能让教育信息管理者长期扎根于农村。 3.3提高对甘肃农村小学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 加强农村小学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帮助农村小学建设网络化环境,以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实现农村学校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为目标,实现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网络化对接以及资源共享。给农村小学建设校园网,实现农村学校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使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有序,并能实现学生、教师的双向互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建设高科技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并对学生信息及时更新,让家长可以随时实现对学生的了解和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共享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农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总结 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农村教育信息管理中是必要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可以大大提高从村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整个9年制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和帮扶力度,培养优秀的具有高素质的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并加大农村网络建设和新媒体的普及力度,让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与城镇接轨,促进整个9年制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者:杨志毓单位:康县迷坝乡9年制学校 发表咨询文秘咨询在线咨询 阅读次数:2157人次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培训论文教育技术论文教育思想论文教师教学论文 2020/1/2 10:30:26 查看
详情
2003361
贺教员
(男)
在职高中教师 云南名族大学(雨花校区)
数学
小学奥数, 初一初二物理, 初三数学, 初中地理, 高一高二数学,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物理, 英语口语, 英语六级, 商务英语 摘要: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代表1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经济时代,有1种金钱之上的价值观导向腐蚀着现代人,为了让现代人从小有正确价值观的模仿对象和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在小学教育这块需要给孩子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关键词:价值的特点;小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价值观导向的作用与方法 1、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1种内心尺度,它代表1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2、价值观的特点 1.阶段性儿童期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感性形式,是对成人价值观的照抄照搬,还未真正形成价值观,只能称之为价值感。是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1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青年期,随着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个体开始有意识的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从而形成个人特有的价值观。2.稳定性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往往不易改变,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现,如兴趣、愿望、目标、理想、信念和行为等。3.历史性和选择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4.主观性指用来区分好与坏的标准,即所说的区分得与失、荣与辱、成与败、福与祸、善与恶的标准,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与评价的,这些标准均可以称为价值观。对于客观存在的客体,个人都是依据主体自身的需要对客体的意义进行评价。 3、小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1.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生活富裕小康,国泰民安的大经济时代价值观的特点,我数据的呈现与60或者70年代的小学生理想有着截然相反的数据,在那个时代是以当科学家,解放军,医生,老师这些为光荣的职业,是自身价值最高的体现;这也许就是所处的时代不1样,当今的孩子们1出生就是享受着极其优越的生活,离战火纷飞,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年代已久远,同时信息化时代,足不出户可以认识和了解世界,在他们的生活中不缺的就是媒体,特别是当今的各种媒体,报道比较多的是拥有高片酬,高收入的明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都会极大地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孩子们的心中就把拥有极大财富和众人力捧的明星奉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真正为人类,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医学家,没有给予应有的崇高的地位。2.学校常规规定,每周升国旗,是非常庄重和严肃的,全体师生必须精神饱满地行注目礼和敬队礼,并要求大声的唱国歌;但实施下来却有少部分孩子在这种场景中说小话,敬队礼的姿势极不规范,随意抬起来出于形式而已,大声唱国歌却几乎是1声不发;学校要求是整齐地佩戴红领巾,可有1部分学生好像是出于学校的管理所逼,根本不知道佩戴红领巾的意思是什么,红领巾代表什么,时而可以看到弄得脏兮兮的,或者是随意丢弃红领巾等现象。 4、在小学教育中价值观导向的方法 1.小学教育是形成价值观的感性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对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的价值观完全的进行模仿,所以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深远的影响。作为小学教育者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极大的利用好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优势,除了利用教材中的课例外,还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主题队会时间播放1些关于为人类,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教育家的英勋邓稼先的故事;关于抗日战争的影片;如处于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的叙利亚难民视频,让他们知道今天祖国的强大,繁荣富强,国泰民安是谁给我们换来的?是谁给予我们的?知道祖国的路,祖国的桥,祖国的车,祖国的飞机等能够 2020/1/2 10:29:53 查看
详情
2003360
张教员
(男)
在职初中教师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大学城
数学
初三语文, 初三物理, 初三化学, 初中奥数,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英语, 高一高二物理,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语文, 高三数学, 高三化学, 新概念英语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精神;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 小学语文教材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要资源,儿童文学富有“游戏精神”;小学生天生喜欢游戏,充满游戏精神。为此,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儿童文学“游戏精神”这1特征在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师范生对游戏精神的阐释和表现能力,以便他们能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需求。 1、“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中的1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命题,不仅是体现了儿童文学的个性以及美学品格,而且对儿童文学的创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方卫平老师认为,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是指儿童文学在与童年的游戏和游戏冲动发生关联的过程中,其文本所体现出来的1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艺术精神,主要包含3个层面的内涵:自由的精神、欢乐的精神、严肃的精神[1]。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必须具有运用“游戏精神”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下,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文是洋溢着“游戏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顺应了儿童的游戏天性,这就要求师范生掌握“游戏精神”,用“游戏精神”激活儿童的爱游戏的天性,将他们带入“自由”“快乐”、充满“幻想”的情绪体验中,寓教于乐,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儿童的语文素质。 2、“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1)训练环节的忽略 课程安排中,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时段为1个学期,大约80个课时。要教完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作家作品等内容,时间就已经很仓促。多数教师受到课时的限制,会倾向于讲授“游戏精神”的内涵、表现形式等知识性的内容,对于如何运用“游戏精神”、表现“游戏精神”等能力方面的训练,则“1晃而过”,没有对师范生进行扎实的训练。导致多数师范生只记住了“游戏精神”的相关知识,缺乏运用“游戏精神”进行欣赏、创编和教学的能力。 (2)考核环节的忽略 因为忽略对师范生运用“游戏精神”能力的训练,教师在考核时,基本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忽略对掌握“游戏精神”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漠视“游戏精神”,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紧迫感,在实习中,不会顺应儿童的天性,从“游戏精神”的角度切入教学,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职业热情大受打击。 3、“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将“游戏精神”纳入主要的教学目标 第1,教师可借用儿童文学作品的导读,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欣赏“游戏精神”的能力。第2,用朗诵、讲故事等训练方式,训练师范生表现“游戏精神”的能力。训练师范生模仿儿童的语言、动作、心理、思维,将儿童的生活形态和生命体验逼真地展现出来,以便于师范生在小语课堂上,“蹲下来”,尊重儿童,与儿童平等相处、对话和交流,提高教学效率。第3,加强小语教学实践的指导,培养师范生运用“游戏精神”的能力,引导师范生能将“游戏精神”引入小语课堂,营造自由、快乐、幽默、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顺应儿童的天性,寓教于乐。 (2)将“游戏精神”的训练列为必要的教学内容 1.撰写赏析文章、自创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游戏精神”。儿童文学的读者不是仅限于儿童,还拥有成人读者。儿童文学的读者群具有的是1种双重结构[2]。这种结构下,师范生不能只是成人读者,而且要做儿童读者,发现儿童的“游戏精神”,体验“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布置师范生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撰写1定数量的赏析文章。创作和赏析是体验儿童文学“游戏精神”的间接途径。在欣赏和描述儿童生活的过程中,师范生自然会回忆其曾经的童年生活,唤醒早已沉睡的游戏精神。随着创作量的增多、阅读视野的扩大,他们对儿童“游戏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会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会发现儿童“游戏精神”的独特之美。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置这样的任务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阅读的篇目和体裁、撰写的规范上要作出明确的要求。第1,在阅读的数量上要适量。儿童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师范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穷尽。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能力等客观因素,给学生安排不同体裁的经典作品进行摘录和赏析,既要保质又要保量。第2,教师要对读书笔记和赏析文章进行及时评价,还要做好示范,让师范生有学习的“图式”,经过反复的训练和改进,师范生经由“同化—顺应—平衡”的不断循环,定能会对“游戏精神”的内涵和不同表现形式有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2.课前3分钟讲故事或朗诵,表现“游戏精神”。儿童戏剧表演是表现儿童文学“游戏精神”的最好方法,准备耗时费力,需要舞台、道具、音乐、绘画、服装等条件,师范生对此表演往往较为抵触。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降低表演的难度,利用每堂课的前3分钟,安排1个师范生朗诵1篇短小的儿童文学作品或是讲1个短小的儿童故事。具体的程序是,1位学生朗诵或讲述,另1位学生对朗诵或讲故事进行点评,教师最后总结。在朗诵或讲述时,教师要将训练重点定位于能否模仿儿童的语言、口气、情感、神态等内容上;对学生的点评要委婉、有分寸;训练要有序,针对学生的缺点,要多次反复训练,直到基本纠正为止。 3.进行模拟教学,运用“游戏精神”。对小学语文出现的儿童文学体裁,每1类抽取1篇课文为代表,让师范生进行片段模拟教学,其他学生观摩,然后教师和师范生展开讨论,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标准是能否用儿童的眼睛去看、感受用儿童的眼睛去听、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能否将“游戏精神”带入小学语文课堂,让小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能否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3]。这里的“游戏精神”并不1定是指具体的游戏,而是1种氛围和心态。师范生对儿童“游戏精神”的认同和欣赏,表现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述、关爱的眼神等方面,这些能营造出自由、快乐、充满幻想的“游戏精神”氛围。 4.将“游戏精神”纳入考核对象。教学评价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1定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为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模拟教学、课前3分钟、撰写读书笔记和赏析文章等多渠道、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对师范生掌握“游戏精神”是比较有效的,但如果不计入师范生的成绩,也很难保证训练的实效性,因此必须将之列为考核对象。考核应将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在笔试中考核“游戏精神”的相关知识,面试中评价“游戏精神”的相关能力;既要进行结果考核,又要进行过程考核。只有综合运用考核方式,才能对师范生的“游戏精神”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师范生对“游戏精神”的掌握,提高儿童文学素养,为他们的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鉴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的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必须重视“游 2020/1/2 10:29:48 查看
详情
2003357
张教员
(男)
在职培训机构教师 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
物理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小学奥数, 初一初二语文, 初一初二英语, 初一初二数学, 初一初二物理, 初一初二化学, 初三语文, 初三英语, 初三数学, 初三物理, 初三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摘要: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准入制度产生了1系列变革。在教师资格认证的“国考”制度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应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下统整发展。“国考”考量下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存在设置错位与内容失衡、“国考”内容涵盖范围小与课程有限、面试的量化考核与教学的质性评价等问题。因此,应在育人为本视角下,从确立统整性的共同目标要素、融通“国考”标准与课程标准、以生态思维实现课程统整发展等方面构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统整发展的和谐生态。 关键词:“国考”;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统整发展;生态思维 教育是民生之基和强国之本,课程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21世纪初,新1轮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倡导交往和互动、理解和对话、生成和建构的话语形式,形成学校课程发展的新观念。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准入制度也随之产生1系列变革,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亟待厘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理路,以形成课程统整发展的和谐生态。 1、从“省考”到“国考”的课程生态嬗变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和相关法规政策的颁行,实行开放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成为提高小学教师质量的必要举措,体现出教师专业标准化发展不断推进的世界性趋势。我国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以来,教师资格考核制度从确立(1986—1995年)到过渡和试点(1995—1998年)再到全面实施(1998年至今)[1],经历了从“省考”到“国考”的发展演变,反映出从学历提升到专业能力提升的不同检测标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成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生态变化的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统1管理下,相继出台教师资格认证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形成与教师资格认证配套的“省考”制度。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教师资格“国考”制度。“国考”制度的参考对象、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均是在“省考”改革的基础上形成[2],教师资格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1制订考试标准411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并建立试题库。“省考”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以下简称“两学”),属于对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学历要求的补偿性考试。这种考核只是部分地反映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3],未能体现对师范教育的实践性认证要求。改革后的“国考”突破了传统“两学”知识考核的内容局限,改设《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检测,改变了“两学”测试内容过于理论化的“省考”模式,由学历、专业和学科本位发展为人的素养、知识和能力本位,以确保吸收合格的人员任教。这种考核是基于学生发展及教师职业的能力要求,体现了国家标准与从业者知识和能力标准的整合,也表明教师职业专业化必须由“传递知识”的专业化向“培养人”的专业化转型[4]。可见,“国考”的内容标准体现了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将推动学科本位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展开育人为本的变革。同时,“国考”既是体现考生职业素养、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标准,也是向非师范生开放的国家标准化测试,由国本、校本、生本构成教师资格准入生态圈,将教师教育体制内的师范生与其他综合类学生置于同1规则下考量。这1外部格局的改变进1步动摇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稳固性,促使其课程生态发生新的嬗变。基于课程生态观的观察视角,有助于我们更明晰地认识“国考”制度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发展变化。课程生态观是1种体现系统性、整体性、联系性与和谐性的教育理念,也是1种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统整策略。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在任何教育情境下都需要统整发展,是教师、学生及其知识能力等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于学校、地方和国家以及更为广泛的教育系统和时代背景中,涉及各级各类各层次办学的历史、现状与目标趋向,这些要素都会对课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5]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将随“国考”制度下的课程格局变化萌生新的统整要素,需要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进行融合发展。课程建设者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而且应基于学生和学校发展实际,依据“国考”标准厘清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促进课程协调变革。 2、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专业课程设置错位、内容失衡 “国考”的《综合素质》着重考核职业信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念等内容,占比分别为15%、10%、15%、12%。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应的专业课程较少,主要分散于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部分章节里。在“国考”中占比较少的学科知识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则占有较多比重,且这部分知识的单1学科特征突出,通常细化为学科体系的系列课程,如语文学科设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课程,课程内容与“国考”关于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要求存在明显错位和失衡。 (2)“国考”内容涵盖范围与课程有限 “国考”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75%以上的内容都包含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教师教育模块的《学校教育发展》《有效教学》《班级经营》3门课程里,这1模块的其他课程(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试中则较少体现。有学者认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内容基本就是师范教育传统的3门师范类课程,即《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教材教法》。[6]因此,学校1般采取考前辅导或集训的应对策略。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多门课程与“国考”的联系较少,特别是大部分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不属于“国考”范围,导致“国考”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检测结果未能全方位反映师范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整体水平。 (3)面试量化考核与教学质性评价 “国考”面试以量化形式考核考生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能力,分别占5%、10%、10%、15%、15%;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实践考核内容分别占10%、25%、10%。这些实践考核内容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1般都有专门课程支撑,且在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也予以体现,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心理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思维品质发挥等。但这些课程在专业学习中以理论考核为主,即使是实践考查也多为综合性的质性评价而少有分解式的量化考评,未能形成与“国考”测试点对应的合理关系。同时,“国考”内容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之间还存在具体目标、要求和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如,课程目标的延展性与“国考”准入的完成性,课程要求的全面性与“国考”目的的功利性,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国考”检测的结果性等矛盾。 3、育人为本视角下的课程生态建构策略 (1)确立统整性的共同目标要素 从目标要素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必备知识、具备专业能力、服务于小学教育教学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国考”制度的目标则是为了通过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达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目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7]2者都服务于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共同目标。尽管2者的目标实施有阶段性的差异,但并非彼此割裂。对小学教师培养而言,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国家统1考试,都基于育人准则的教师教育行为过程。“国考”制度既是对合格和优秀教师的选拔,也是对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检测,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具有共同的教育准则和1致的目标指向。“国考”制度下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应基于育人的根本目标,在统整发展中建构教育和谐发展的生态。为了让考生顺利通过“国考”,有必要将关联课程进行共同目标下的统整设置和安排,其目标应是围绕育人准则达成共赢效果,而非单纯追求“国考”通过率。 (2)融通“国考”标准与课程标准 基于育人的共同目标,应进1步融通“国考”标准与课程标准。1方面,“国考”内容是课程情境中学生素养要求的提炼和凝聚,“国考”标准应以课程标准为支撑,否则难以真正衡量考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潜能;另1方面,“国考”内容和要求凸显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社会功能性目标,体现了教师入职的实际需求,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应依据“国考”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针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国考”内容之间的错位、失衡和不融通等问题,应着重从两个方面着手予以解决:1方面,纠正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偏离的现象。第1,调整学科课程,使之更能体现小学教师全科型、综合性的素养培育要求,不应过于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第2,进1步整合优化体现《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使“国考”内容标准充分融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如增开部分“国考”中要考而未专门设置的课程,适度减少“国考”中权重较小的课程,并根据各门课程在“国考”中的重要程度调整权重和安排开课顺序等[8]。另1方面,正视单纯追求“国考”通过率的功利化教育倾向。“国考”通过率作为学校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指标要素,对师范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无论对学习主体还是培养主体而言,“国考”制度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生态格局中都具有更大的统整力。但应充分认识到,“国考”目标不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全部追求和价值导向。在新的教育生态格局中,小学教师人才的培养不应是1种“终结性”检测标准下的统1模式,将“国考”内容及检测标准纳入课程有机整体,寓功能性“国考”内容于情境性课程的整体运行中,应是融通“国考”标准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科学路径。 (3)以生态思维实现课程统整发展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须厘清课程发展在机械思维和整体论范式下的差异。前者体现的是为经济生活做准备的工具性价值观,后者体现的则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维度参与的生态性价值观;前者强调有效率、标准化的学习,后者注重形成 2020/1/2 10:29:33 查看
详情
2003356
王教员
(男)
在职初中教师 云南农业大学(东校区)
英语
小学数学, 初一初二英语, 初三语文, 初三化学, 初中历史,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英语,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语文,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学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然后从两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论述,最后从4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即改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建设名师工作室。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教学方法 1、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发现我国农村小学较十年前在教学质量和受重视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现在的农村家长普遍认识到知识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在平时与学生交谈中,发现1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课的现象。然而学校和家长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发育、身体素质有太多的关注。这些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小学生学习热情有下降的趋势[1]。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1系列的问题。例如,教师没有重视学生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的形式、方法上存在落后的现象,并且对教学的意义与目的不明确,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探究。以上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制约农村小学的发展[2]。因此,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2、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受到太多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及特长的培养。 (2)教学形式和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1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示范教学。1部分教师只通过对技能的示范,就希望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3、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1)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该进行改变,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转变到注重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快乐的生活态度上,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2)强化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增加相应的游戏,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组织比赛,或者是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3]。 (3)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 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教学场地及设施的建设,农村小学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体情况,建设具有针对性的设施,帮助农村小学开展教学。例如,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增设多媒体课堂,如微课,以及交互式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多种优势,交互式白板主要是利用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进行教学,这就使整个教学的情境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 (4)建设名师工作室 教师应该从不同的渠道增加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责任心,时刻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农村小学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以工作室成员为基础,不断地发展和扩大规模,吸纳具有相应能力的教师,不断壮大工作室,升级工作室,进而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同时,在名师工作室构建的结构上要注重多元化、多层次、多梯度、多领域[4]。每1层次都要有核心人员、骨干人员。构建具象化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结构,由名师组成第1梯队;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构成核心力量的第2梯队;由普通教师、青年教师、重点培养教师等构成第3梯队。总之,针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教师应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多种 2020/1/2 10:29:29 查看
详情
2003355
张教员
(男)
在职初中教师 昆明医科大学(呈贡校区)
英语
小学数学, 小学奥数, 初一初二英语, 初一初二物理, 初三语文, 初三数学, 初三化学, 初中地理, 高一高二语文, 高一高二数学, 高一高二化学, 高三英语, 高三物理, GRE, 日语, 俄语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求学阶段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抓好小学教育管理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教育工作也正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不能有效地适应当前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如何抓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很多学校特色办学,突围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拟从茶文化中的德育思维研究入手,找到其中蕴含的教学哲理;再从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入手,找到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瓶颈以及下1步发展方向。基于此,从中找到茶文化德育思维融入小学教育管理的切入点,提出改进小学教育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课改形势;茶文化;德育教育;管理借鉴;教育意义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教育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结合当前社会的需求,立足于小学教育的基础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中学教育做好准备的铺垫。 1茶文化中的德育思维 茶文化基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其本身所蕴含的道理不亚于1本百科全书,德育思维是茶文化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即品性、道德,“育”即培育、养成。这两项内容在茶文化中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探究茶文化中的德育思维需要从德育思维的现实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用人方略。德育工作伴随着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几千年前的孔子时代,就将“仁”作为了其核心的教育理念,这里面就包含了“德行”“君子”等元素,在之后的历朝历代中都将“知书达理”“明是非”作为教书育人的1个重点。。对于1个学生来讲,小学阶段是价值观的空白期,如何利用好德育思维做好管理工作,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化德育思维的具体体现 茶文化中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德育思维,德育观主要包括崇德重礼、推陈出新会对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些角度来讲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就是抓住了新课改的“关键”。 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制约因素 当前,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唯学习成绩是从的考核体系影响下,部分学校功利化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课程设置上把时间都安排在了文化课上,“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成为了口号。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小学在管理模式上僵化,所有课程都围绕“学习成绩”这1个主题,没有精力去培育浓厚的校园德育文化;大部分小学在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的设置上非常丰富,但是对人格养成、尊师重教、社会责任等方面课程开设少之又少、甚至从来没有;有的学校表示,也曾大力推行过德育教育,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品德修养的培育上,致使教学成绩出现下滑,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口碑。 23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看,我们的教育理念已经由原来的基础教育、知识教育向高端教育、人格教育转变,也就是说群众对小学教育的要求更高了,不在单纯满足于孩子有学上,而是要“德才兼备”,“有德有才”“知书达理”成为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普遍诉求。这些都给我们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改进教育管理模式,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小学特色教育,进1步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来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使之能更好服务学生的高质量发展。 3茶文化德育思维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方法路径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教育管理当前阶段存在的很多问题,在茶文化德育思维中都能找到解决方案,总得来说就是要从德育为本、推陈出新、松紧有度这3个方面入手。 3要将德育为本思维导入小学教育管理工作 要将茶文化中的德育思维融入到小学教育管理中,通过品格培养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实现“1石2鸟”。例如,当前的数字技术发展迅速,资源共享非常便捷,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进行深化利用,可以通过与德育名校、德育名师进行合作,共享高质量的教师视频资源;还可以将当前的“游学”模式引入教学管理中,通过组织学生离开校园到孤儿院、养老院、父母的工作岗位参加志愿服务,既开拓学生的视野、树立起助人为乐的意识,又通过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激发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要将推陈出新思维导入小学教育管理 要将茶文化德育思维中的推陈出新理念融入到小学教育管理中。茶有百种、争奇斗艳、各有千秋、生生不息。这启示我们小学办学要着眼于长远,要有底蕴、要有文化。小学教育必须打破为成绩论英雄的惯性思维,要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贯穿到教学管理中去,例如,可以将当前比较流行的国学教育、德育教育、互联网教育等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当要将松紧有度思维导入小学教育管理 要将茶文化思维中的松紧有度融入到小学教育管理中,小学管理要切忌“剑走偏锋”,既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更要做好以德育提升智育的工作,不 2020/1/2 10:29:24 查看
详情
>>>共[602]条教员信息 共[41]页 每页[15]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昆明满分家教中心
电话:13576072559 老师 QQ: 1915624620 地址:云南大学五华区翠湖北路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ICP备09010882号 ▲返回顶部▲